党委宣传部讯 7月10日,第三届“尼山儒学对话会”在孔子故里曲阜举办。本届对话会是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平行论坛,由山东社会科学院、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社科联主席唐洲雁,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上,来自中国、英国、克罗地亚、韩国、日本、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的5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聚焦“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开展了思想交流。曲阜师范大学师生深度参与对话活动,从主议题的阐发到分议题的探讨,从圆桌对话到青年辩论会,多场域发好“为国弘文”之声、擦亮了“儒学+”办学名片。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对话会的中心议题既是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深度挖掘,亦是对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积极回应。”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在开幕式上表示,“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这一主题涵盖了三个层面的核心问题,包括:在个体层面探讨如何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坚守“成人”的本质;在社会层面探寻儒家“君子”标准与现代公民素养的融合路径;在文明层面思考以儒家“成人之道”为全球治理提供共识性启迪。
“我们的师生始终以传承弘扬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邢光在会上介绍了曲阜师范大学致力于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孔子家乡大学,聚焦加强儒学经学与古典学领域研究、推动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探索了运营洙泗书院、成立尼山世界古典文明研究院、建设山东省古典学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特色实践。

曲阜师大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教授参加圆桌对话
“儒家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养成教育,其目标在于培养君子人格。”在圆桌对话环节,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乡村儒学研究院院长颜炳罡教授,围绕儒家人格养成的核心、儒学对于当代社会困境的回应、儒学以“双向互动”模式融入现代文明体系等,分享了研究与思考,认为儒学应当在关切现实、回应时代、与多元文明互动中返本开新、照亮生活。

本届对话会创新设置了“尼山杯”青年辩论会。来自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的四支高校辩论队走进曲阜师范大学,在中国教师博物馆同台切磋、以辩启思。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凤莲,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志红,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二处处长王超业,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祥广出席会议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凤莲(左一)、曲阜师大党委副书记李志红(右一)为获奖学生颁奖

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二处处长王超业(左一)、曲阜师大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祥广(右一)为获奖学生颁奖
辩论会上,四组选手带来两场观点碰撞,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应该注重内容还是形式”“当代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成人’还是‘成功’”两大辩题展开精彩辩论,生动诠释出青年学子从文化传承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阐释者”。
“今天的辩论与其说是‘谁更重要’的争论,不如说是一场对‘如何更好’的探索。”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3级本科生朱韬伊在比赛中获评“最佳辩手”,她说自己曾在学校开设的《儒家元典与人生智慧》传统文化通识课上,跟随老师一起领悟“中庸”之道,也曾在学校举办的“孔子文化月”等“第二课堂”活动中认识到以文化人不是抽象的概念,这些都为自己参与这场主题对话打好了“底子”。

曲阜师大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左图)担任评委专家,
曲阜师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袁梅(右图)担任辩论会主席。
“本次辩论的过程也启示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宋立林教授作为评委对辩论进行点评时表示,虽然辩论双方观点针锋相对,但也内在地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希望同学们既要站稳自己的立场,也要能听清对方的观点,进而实现真理越辩越明的效果。
“真理如琢如磨,思想如切如磋。”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袁梅作为辩论会主席表示,正反双方贡献了精彩辩论,既有对现实困境的剖析,也有对理想目标的畅想,既有理性的锋芒,亦有人文的温度。辩论虽会落幕,但思考永无止境,希望此次的观点争鸣成为大家探索真理的阶梯。

扎根孔子故里,坚守“以文化人”,曲阜师范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顶天立地”精神、担当“为国弘文”使命,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文化发展战略,近年来先后成立尼山世界古典文明研究院、山东省古典学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高水平承办了2023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2024中意古典文明对话会、2025中埃古典文明对话会等,书写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曲师篇章”。
【记者手记】深耕儒学研究、笃行文化“两创”,是曲园作为孔子家乡大学的重要标识。本届尼山儒学对话会上,曲园人再次展现了守正创新赓续杏坛文脉的独特风采,既贡献了曲园学人的“两创”智慧,也传递了曲园学子的“儒风雅韵”。在曲园文化地标——教师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尼山杯”青年辩论会上,曲园师生论道古今,呈现了“学理味”与“青春范”的有机交融,勾勒出孔子家乡大学七十载弘文育人的生动缩影,也传递了曲园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自觉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