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曲阜师大团委 文:孔轶众 |
审核:孔轶众 |
发布:2025/10/10
10月10日,新华社“新华影像”刊发题为《七秩躬行践初心!曲阜师大学子以强教报国书写青春担当》的报道,呈现了学校紧扣“弘文育人,兴学报国”校庆主题,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核心,通过“教育深耕、文化铸魂、学科攻坚”三大路径,从信念锤炼、师能锻造、文脉传承、创新驱动和乡土服务五个维度深化实践育人的典型经验。

【报道全文】
2025年,是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曲阜师范大学团委紧扣“弘文育人,兴学报国”校庆主题,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核心,通过“教育深耕、文化铸魂、学科攻坚”三大路径,从信念锤炼、师能锻造、文脉传承、创新驱动和乡土服务五个维度,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构建起“1核3径5维”的实践育人体系,为青年学子搭建起“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广阔平台。
教育深耕:梦想课堂点亮乡村孩子未来
2025年暑期,这一育人体系迎来生动实践,学校累计组建了667支社会实践团队、组织近7000名师生奔赴祖国各地。其中,22支团队获批全国和省级重点团队,数量创近年新高。
在山东省临沂市、泰安市等地的多所学校,实践队员为留守儿童打造“梦想课堂”:不仅捐赠涵盖学科辅导、课外读物、科普绘本在内的千余册图书资料,更建立“一对一”学业跟踪机制,通过定期线上回访、假期线下支教,形成持续帮扶闭环;针对乡村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队员们设计“数字解谜闯关”“几何图形创意拼图”“传统文化情景剧”等趣味课程,将知识点融入互动游戏,让课堂变得生动鲜活;同时,通过“送教下乡示范课”“城乡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理念专题研讨”等活动,与当地教师深度交流教学方法,分享先进教育理念,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
文化铸魂:探寻黄河文明的时代脉动
全国重点联系团队——“黄河文明探源考古调研实践团”,沿黄河流域跨越山东、河南、陕西等六省,先后走进庙底沟遗址、仰韶遗址等重要考古现场,与陈德洋老师等考古工作者们一起开展调查,深入感悟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由学校承办的山东省“青春传承齐鲁文脉”鲁文化专项实践活动,吸引了全国42所高校50支实践团队齐聚济宁,通过溯源文化地标、讲述道德模范故事、设计文创产品等活动,共研齐鲁文化的当代内涵,搭建起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平台;中国教师博物馆“师道万里行”实践团队走进河北威县九小、日照金海岸小学等学校开展师德宣讲,致力于原创“为师-为国”系列教育课程,并参与策划筹备第二届“杏坛之光”山东省师德楷模风范专题展览,让“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薪火相传。
学科攻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暑期实践中,曲园学子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惠民实效,用创新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生命科学学院实践队,针对黄河水体富营养化与淤泥污染,赴黄河干流实地采样,通过显微观察与微生物培养,有效净化水质,用于周边农业,推动绿色循环。化学与化工学院团队聚焦果树防虫难点,研发了天然原料环保防虫剂,助力果农实现绿色防控。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团队,为乡镇构建文旅数据模型,设计3条特色旅游线路,优化当地文旅资源配置,推动暑期游客量显著增长。由音乐学院、心理学院学生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将音乐治疗融入特殊教育,在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实践,形成一套美育课程方案,编写《音乐疗愈服务手册》,为福利机构开展同类课程提供简易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