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专业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教育报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5/26/content_144747_18553827.htm

【报道全文】

运筹学是20世纪3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在决策时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是实现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1983年,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研究所成立,主要进行运筹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和运筹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越民义为首任所长。随后,王长钰、章志敏、马克杰等教授推动了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

2002年以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运筹学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构建了“三三融合”“四提升”、“五五方针”建奇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收获了显著成效。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

“三三融合”“四提升”、“五五方针”建奇功中的“三三融合”是指“运筹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相关内容三融合”“教学、科研、实践三融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德育导师三融合”,其中,“教学、科研、实践三融合”是核心,强调理论产生于实践,要用于实践,而实践要能推动理论进一步发展。“四提升”是指在“课堂—课下—课外—新课堂”四个阶段实现教学质量提升,体现了学生在循环中逐步提高的过程。“五五方针”是指“多、广、实、活、新”以及“长、严、松、少、深”。前五个字是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后五个字是对教师管理学生提出的要求。“多”是指教学内容要丰富,“广”是指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要广泛,“实”是指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且实用,“活”是指教学方式要灵活,“新”是指要不断将前沿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新。“长”是指留给学生打基础的时间要长,“严”是指要对学生要求严格,“松”是指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少”是指要避免同时给学生布置过多任务,“深”是指学生思考的题目要具体,要有深度。

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专业教学团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积极实施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夯实专业基础。运筹学专业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精心梳理和优化,突出课程重点,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例如,对“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课程进行深度整合,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和模型应用环节,引入先进的优化算法和软件工具,使学生掌握高效求解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

二是强化科研训练,培养创新能力。运筹学专业教学团队以科研项目为导向,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各类科研竞赛。例如,在“运筹学在港口货运调度问题中的应用”项目中,研究生运用大数据分析、运筹学建模等方法解决了港口物流的重要问题。

三是加强导师指导,提升指导质量。运筹学专业教学团队定期组织导师培训和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和优秀导师分享研究生培养经验。目前,运筹学专业教学团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比达90%,此外,团队中多名教师还在国内外运筹学领域的重要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取得显著成效

“三三融合”“四提升”、“五五方针”建奇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新形势新时代的要求,在推动运筹学与信息科学、管理学融合的同时,还促进了运筹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研融合,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生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利用了学校以及社会的资源。

运筹学专业依托“三三融合”“四提升”、“五五方针”建奇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运筹学知识及其新成果有机地渗透到实践中,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等充实到教学中,使研究生对运筹学的认识更加深刻。

此外,通过实施“三三融合”“四提升”、“五五方针”建奇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运筹学专业在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导师指导、评价体系构建以及就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素质的运筹学专业创新人才,在学术界和产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三三融合”“四提升”、“五五方针”建奇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均进行了成功的实践。未来,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专业教学团队将继续深化研究“三三融合”“四提升”、“五五方针”建奇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并且在同类高校相同和相近的专业中加强实施与推广,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运筹学专业领军人才贡献力量。(张玉忠)

 

发布:曲阜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