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音乐学院 |
|
发布:2025/09/29

报道链接:http://app.people.cn/h5/detail/normal/6510307870426112
【报道全文】
以青春之我,奏响千年雅乐,展现中华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9月28日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公祭孔子大典仪式上,来自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40余名大学生组成雅乐团,与艺术家们共同打造了一场跨越国界、贯通古今的艺术盛宴。这些“幕后英雄”们以悠扬的雅乐、庄严的舞姿和饱满的热情,令人陶醉不已,赢得了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扬。
在今年祭孔大典新增加的大型编钟乐舞表演《金声玉振》现场,担任演职人员的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志愿者们,以乐生、舞生、礼生等角色,与其他青年演员一道共同演艺。随着洪亮雄浑的钟声开启众音,志愿者们身着汉服次第进入角色,奏响编钟、编磐、古琴、瑟、箫等众多古老民族乐器。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时而婉转,时而奔放,并融入八佾舞、祭祀仪仗等场景,使得整个音舞表演完整和谐,共同再现了儒家礼乐“诗、乐、舞”一体的千年雅韵,也展示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生命力,表达了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崇高敬意。
为组织好此次活动,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派出150多名志愿者参与乐舞演出活动。在半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对于现代音乐出身的志愿者们来说,古典音乐演奏演出充满着巨大挑战。他们在指导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发挥音乐舞蹈专业优势,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风貌,努力习惯雅乐极其缓慢的节奏和深邃的意境,耐心调整演奏习惯,尽力承受排练和演出穿着厚重礼服长时间站立或演奏的体力毅力考验。
在孔庙大成殿前或万仞宫墙下的排练现场,这里仿佛进入时空隧道,身着古装的编钟演奏者抱着1.7米的编钟缒,一练就是一天;吹管乐器以及弦乐的演奏者们一遍接着一遍地练习;礼生则身着祭祀服装反复排练“作揖”站立礼;满怀新鲜感的舞生们已是把八佾舞排练得有模有样……志愿者们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祭孔大典的排练中来,引发大批中外游客驻足观看。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三学生、青年志愿者矫雨辰同学说:“这是一次跳出课本、亲身融入千年礼乐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能深刻理解儒家‘礼乐相济’的精神内涵。参与如此大型、庄重的文化盛事,让我们接触到丰厚儒家经典文化、传统礼仪知识,是一次很好的舞台锻炼机会。通过演奏编钟、编磬、古琴等平常较少接触的雅乐乐器,我们也拓宽了音乐视野,增强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践行了艺术教育者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举办地为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自1984年以“孔子诞辰故里游”为起点,历经40多年的传承发展,已成为享誉全球、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典。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选派志愿者参加孔子文化节乐舞有关活动,这还尚属首次。
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肖桂彬表示:“这次选派志愿者参与孔子文化节雅乐演出活动,搭建了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学术’与‘实践’、‘专业’与‘传播’的桥梁,推动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与转化,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了音乐学院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展现了青年一代在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为和责任担当。”(李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