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阜师大新闻中心讯(通讯员:李德高) 为促进多模态及特殊人群话语研究在我国的发展,10月24日至25日,“第四届特殊人群话语及神经机制研究求索论坛”在线举办,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夏云杰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顾曰国教授,曲阜师大翻译学院院长卢卫中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
本次论坛由顾曰国教授团队发起,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文学院、社会科学处承办,浙江大学“双脑计划”之自闭症儿童交际行为智能分析团队、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协助承办。本次论坛共涉及老龄化及阿尔茨海默症老年人语言蚀失及其神经机制研究、聋人话语及认知机制研究、失语症人群话语神经机制研究、自闭症儿童话语及其神经机制研究、认知障碍人群话语及其认知机制研究、医学叙事和医学人文研究七项议题,涵盖了目前特殊人群话语范畴内的各项热门议题,具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论坛主旨报告阶段,在医学叙事及医学人文研究议题中,顾曰国教授以中医四诊为例,演示了循证医学方法论用于中医文献研究的可行性;曲阜师大翻译学院武宜金博士从会话分析视角,阐释了如何基于语言事实,深入剖析心理咨询中的交际互动的微观发展进程。
就聋人话语及其认知机制研究课题,中国人民大学张积家教授报告了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听障人群与健听人群因为语言差异,导致其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为新的语言关联性理论提供了多方面的证据;曲阜师大翻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德高教授报告了聋人中学生分类学联系上位水平概念词识别的加工机制,发现聋人中学生范畴名词识别中所经历的过渡性词条表征激活深受语境和认知任务等外界因素制约。
就失语症的临床话语研究方面,山东大学马文教授以失语症患者交际的会话分析为例,探索了会话分析在失语症研究中的适用性及特殊价值;曲阜师大翻译学院硕士生导师王海燕副教授就近期开展的失语症患者在转化型效应方面的相关研究过程和结果做了相关汇报。
阿尔茨海默症议题中,李云霞主任医师从临床常用评估方法视角,阐释了该病症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神经损伤基础;刘红艳教授通过对比分析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的自然话语语料,发现轻中度患者和重度患者都保留了基本的话语重复能力。
自闭症儿童话语及其神经机制研究议题中,浙江大学马博森教授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所使用的修饰语及指向收拾少于正常儿童,但象似手势结果则相反,这一发现对于汉语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实践具有指导意义;Esther Pascual 教授对自闭症儿童的回声现象功能进行了启发性研究,她认为这种回声现象有利于对其言语能力的发展进行积极干预;贺荟中教授报告了关键反应训练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干预的有效性研究;梁丹丹教授报告了汉语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陈述-疑问语调的识别加工研究;香港教育大学张显达教授则以汉语儿童语言障碍为例,探讨变异性在儿童语言障碍研究中的处理方法。
分会场中,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学者和同学们就认知障碍人群话语及其认知机制研究议题,分别作了精彩报告。曲阜师大翻译学院邵艳平老师、姜坤老师、徐媛媛老师分别就“中轻度智力障碍青少年的情感Stroop效应”、“中轻度智障青少年颜色词识别加工研究”、“轻度智障青少年分类学联系概念模型意识”的初步研究作了系列汇报。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建校65周年百场学术交流活动之一,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及知名度。
新闻来源:翻译学院
审核:夏云
编辑:李文振